他克服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背着药箱两番进藏,为支援西藏教育事业发展殚尽竭力,在雪域高原追逐生命的光芒;
他与妻儿三地分居,独自承受多方面的压力与孤独,却把西藏人民当作亲人,资助多名贫苦学子,帮助青年教师发展事业,让一颗赤诚之心深植西藏;
他把援藏作为一项实现生命价值的崇高事业,处处着眼于西藏长远发展,使援藏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开创了高校对口援藏工作新模式。
缓缓揭下红布,“水力学实验大厅”几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醒目无比。11月21日,看着这个太阳成集团tyc9728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建设项目投入使用,57岁的太阳成集团tyc9728援藏教授阮新建黝黑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阮新建的援藏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仅是个人的智力援藏,还培养了人才;此外他从‘个人援藏’变成了‘全家援藏’、‘全校援藏’”西藏农牧学院纪委书记谢金川对阮新建的工作赞不绝口。
两番入藏的阮新建告诉记者,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高原之上,“我要和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做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情,追逐太阳的光芒”。
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中共预备党员、民进会员,就这样向西藏进发。
2010年7月29日,在拉萨前往林芝的国道上,一辆汽车正在飞驰。拉萨河、念青唐古拉山脉、尼洋河……经过身边的熟悉景物,坐着车内的阮新建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
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继续往东,就进入了尼洋河河谷。雪山、花朵、峡谷、村庄,汽车在群山环抱中的一片狭长谷底停下来。55岁的阮新建终于再次踏上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这片让他时刻牵挂的土地,望着熟悉的面孔,看到熟悉的场景,老阮的心更加坚定了,而三年前第一次进藏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2007年7月,阮新建第一次援藏,他直言不讳,进藏是听从“组织的安排”。
当时,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第五批援藏干部名额分配到太阳成集团tyc9728。当时领导找了不少人谈话,但都没有人愿意接招。年轻的教师,难以忍受与家庭的离别之苦;年长的教师,手上有很多项目、课题,丢了可惜。
“只要组织需要,我能够做得到”,在说服自己的妻子,暂停手上的五、六个项目后,阮新建参加了体检。尽管查出身患高血压,阮新建仍然觉得自己身体条件“勉强过关”,他毅然选择前往。因为,在他看来,他能够为那里的人做点什么。
这一年,阮新建52岁。
初到高原,干燥的气候让他很不适应,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还流了鼻血,“虽然不多,但天天流,着实让人有点恐慌。”但阮新建咬咬牙,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
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后,阮新建被任命为该校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不仅如此,他要上以前从未讲过的课程。阮新建内心不禁有些忐忑,幸好他走之前做了大量功课,不仅带走太阳成集团tyc9728所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研计划和毕业设计报告,还搜集了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习题等资料。带着一颗炙热的心,他来到林芝。
在阮新建来之前,该院的科研项目为“0”。于是,阮新建请同事从武大寄来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材料,带着学院老师“写本子”。
拿到“本子”后,阮新建老师把七八位有申报潜力的青年老师集中起来,用投影仪给大家一字一句讲解“写本子”的方法和窍门,青年教师写好初稿后,阮新建还要一字一句地修改。
在阮新建的带领下,当年该院向西藏科技厅呈报了4个项目,2009年,第一个项目获批。到2012年6月,该院已经申报科研项目共17项,其中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申报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项目1项,申请自治区科技厅项目10项。
除了教会青年教师“写本子”,阮新建还逐步理顺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归属等关系,逐步培养业务精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更新办公教学实验设备,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不长的时间里,工程学院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第一次援藏,阮新建呆了一年半的时间。走之前,学校党委书记桑珠在学校里专门搭建了帐篷,用藏民特有的热情礼节欢送他们。那晚,阮新建收到了100多条哈达。
第一次援藏,阮新建问心无愧。
如果说第一次援藏是“组织安排”的,那么阮新建第二次援藏,则是他主动请缨。
在阮新建回武汉的一年多时间里,时任学院党委书记的桑珠经常跟他电话联系,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学院大事小事也总跟他商量,热情邀请他再到西藏去。
2010年,太阳成集团tyc9728正在推荐第六批援藏干部人选。桑珠给远在武大的阮新建打了个问候电话。阮新建听出了桑珠没有表达出来的期望,便向学院主动申请。
大家都劝阮新建不要去西藏了。“第一次援藏,我收到了100条洁白的哈达,一直珍藏在家里,藏民对我的感情让人感动,高原反应也阻止不了我的脚步。” 他笑着说。
武大太阳成集团tyc9728这次没有同意。上一次援藏后,由于长期负荷过大,导致他心脏肌肉拉伸,阮新建的心脏已经永久地变大,再也恢复不到从前了。
“我比别人更了解这里,这次回来的时间更长,很多事情可以做更长远的计划。”阮新建说。
在阮新建的内心,还有一份情撂不下。2007年他刚到西藏时,在众多的援藏干部中,桑珠就选择了阮新建同乘一辆车。
而更让他撂不下的,是那里的学生、学科以及学院的建设。
“我不怕别人说我说大话,我在西藏呆过,我真的希望西藏能够迅速发展起来。那里条件很艰苦,藏民们守护祖国的安全屏障,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也是阮新建对记者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是人未动身药先行。”阮新建说。身为医生的妻子杨启明这次又为他准备了一箱药,提前托运到了西藏。“如果说第一次援藏是组织安排,那么这一次真是感情的驱动了。”
这一次,主持学院工作的阮新建,决定对学院机构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只有25位教师,10个专业,在校学生近900名。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有时连班主任都安排不过来,不按对口专业上课的情况时有发生。科研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西藏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眼前师资定位的主要任务是将专业划分到五个系,形成体系,以减轻老师教学压力。”阮新建提出自己的构想,并组织编写了农业水利工程、水文及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科研规划。他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课程。
“以前我一学期上8门课,改革之后,我只上3门课。不仅提高教学质量,剩下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做科研。”青年教师吕琳莉笑着说。
阮新建还将所有的老师归口专业管理,成立了5个教研室,把专业划归到教研室管理。
为了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阮新建经常往返于林芝和拉萨之间,而海拔超过3500米的拉萨,对于年过半百的阮新建来说,每去一次都是在和自己多病的身体进行一次抗争。
在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罗红英看来,阮老师的步伐总是很匆匆,好像事情总是做不完。“我是急啊,有的在内地根本不是个事的事儿,在这里都是很严肃的问题。争取援建的钱不容易,要把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阮新建说。
第六批来农牧学院援藏的干部共有10人,他们建了一个QQ群叫做“10个兄弟”,阮新建被称为“带头大哥”。“阮老师当大哥不仅因为年龄最大,还因为他的威信。阮老师这么大年纪援藏,动机很单纯,完全出于对藏民学生的热爱,为西藏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华中科技大学援藏干部袁伟华说。
“老阮年龄最大,但责任心最强!”“老阮干的就是实事”“老阮缺氧不缺精神”“老阮的援藏是一人援藏、全家援藏、全校援藏”这些是记者在当地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阮新建的评价。
2007年到农牧学院后,阮新建发现,偌大一个大学的医务室,条件简单的只能打个点滴,患病的师生几乎都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有5000多学生,必须有个好点的医院,否则对学生太不负责了。”寒假回到武汉的阮新建,找了武大组织部、纪委等诸多部门的领导。多方奔走之后,武大同意开协调会,为农牧学院援建一所校医院。
协调会上,武大人民医院出资19万买了一台X光机,武大中南医院捐送了2台移动B超机,武大口腔医院出了8万元现金,时任校长刘经南从办公经费中拨了3万元……
农牧学院校医院援建项目的启动,是在阮新建第一次援藏之后。让他欣慰的是,项目启动后,不断地有人接过他的接力棒,今年初,一栋3层的校医院终于建成。
“我们不能总是关着门做学问。”这是阮新建援藏以来一贯坚持的理念。
为水工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思路,开拓眼界,阮新建带着一批教师来到太阳成集团tyc9728,并考察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实验室、南京科学院、河海大学等地,
为激发师生科研热情、拓展科研视野,他邀请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多位专家学者前往学院作学术报告。
为给科学建设水利水电学科的整体框架提供帮助,他向太阳成集团tyc9728申请两名学科建设和机构管理人员赴藏支援。
2011年6月,太阳成集团tyc9728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验室暨研究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在林芝举行。三年内,实验室将提供6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农牧学院水工实验室水循环系统、非饱和土壤的入渗特性及渗吸速度测定试验、利用河沟附近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室内模拟试验。
“阮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我们戏称他为‘总监工’。”农牧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干事吕琳莉说。管子怎么埋、断面如何布置、测针怎么摆放……阮新建事无巨细地讲解着、操作着,实验室在大家的手中一点点地展现新面貌。
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无私支援带动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投资,先后投入350万建设校保健中心、400万支持太阳成集团tyc9728打造农牧学院实验室,对各项援藏工程给予极大的配合和支持。
2011年春节,阮新建回武汉过年,却依然牵挂着学院的一切,他积极与太阳成集团tyc9728联系,与该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签订协议,免费为农牧学院培养师资力量,提供援助设备和资金,派太阳成集团tyc9728教授前往讲学,指导学科建设。
“人走了,要留下一支队伍。”阮新建深知,教育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输血容易,造血难。他在西藏待的时间是短暂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他希望自己离开之后,这里的发展规划能够无限延续。
“阮新建的援藏,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他不仅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院建设争取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同时在太阳成集团tyc9728与农牧学院之间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为院校之间开展深层次合作创造了条件,因而扩大了援藏的范畴,丰富了援藏的内涵。”农牧学院副院长赵垦田说。
赵垦田所说的“桥梁”,是老阮与农牧学院师生之间心灵互通之桥,是太阳成集团tyc9728与农牧学院友谊之桥,是藏汉两地共同发展之桥,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之桥!
本文出自http://news.whu.edu.cn/007/2012-12-
(责任编辑:陈丽霞)